媒體融合時代,黨報編輯如何做好新媒體采編工作
□ 王一格
媒體融合的概念最早由尼古拉斯·尼葛洛龐蒂提出,浦爾在其著作《自由的技術中》提出媒介融合是媒介呈現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也就是說“媒體融合”是信息傳輸通道的多元化下新作業模式,是把報紙、電視臺、電臺等傳統媒體,與互聯網、手機、手持智能終端等新興媒體傳播通道有效結合起來,資源共享,集中處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產品,然后通過不同的平臺傳播給大眾。
當今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宣傳的主戰場,通過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積極開拓媒體發展領域,能把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向網絡空間延伸,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陣地。作為黨報新媒體編輯,需要更高的專業素養,才能更好的適應現代傳播體系下黨報的宣傳工作。
一、融媒體時代對新聞編輯工作帶來的挑戰
融媒體時代,新聞信息的產生以及發布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借助新媒介,大眾的話語權轉化為了傳播權,普通大眾的參與度被極大的激活,從以前新聞信息只能通過廣播電視、報紙、電臺和互聯網傳播,變成了通過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新媒體實現移動手機、手持智能終端,甚至移動穿戴設備的傳播,都是普通人隨時隨地向外傳播信息的有效工具,在抖音、快手、今日頭條、小紅書、微信朋友圈等平臺,信息得到快速而廣泛的傳遞。
對黨報新聞編輯工作而言,將面臨新聞時效性和影響力的巨大挑戰。黨報因為嚴格的制作與審核流程限制,新聞的呈現往往滯后于新興媒體、自媒體新聞。黨報具有嚴肅性,這與新媒體多方位的內容表達相比缺乏趣味性。融媒體時代的寬容性淡化了傳統紙媒的表現力和整合力,使得公眾對主流媒體新聞的關注度正在下降。
二、融媒體時代黨報編輯應具備的能力素養
1.嚴格遵循新聞編輯工作原則
保證新聞真實性。真實的新聞才有更高的價值,保證新聞真實性才可以提升新聞報道的公信力,所以黨報編輯必須提升自身對新聞的辨別能力,加強職業素養,從廣泛的新聞源中進行甄別,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此外需要加強新聞的原創性,提高受眾對新聞的關注度,對淺顯的新聞信息進行深挖,提升新聞質量。黨報編輯要有意識的提升對新聞報道的前瞻性,合理的預測新聞信息的發展情況,從而發掘出有價值的新聞。在編輯方法中一定要確定好新聞的選題和內容以及采訪時要使用的方法,保證新聞編輯工作的效率。
2.學習更多的政治理論知識
為了可以讓人們全面了解國家全新的政策和方針,黨報新聞記者就要在平時的工作當中學習更多的政治理論知識,提升自身的能力,這樣才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政治意識,清楚地了解相關政策,將這些理論知識融入到新聞信息當中,在發掘新聞信息更深層次的內容時,及時、全面、準確宣傳好黨的政策。
3. 積極適應工作變化與要求
首先從編輯手段上要從傳統向現代化轉變,利用網絡在廣闊的信息海洋中進行信息的搜集與整理,提高了編輯工作的效率,也要求編輯工作者熟練掌握現代編輯技術手段。
其次,編輯理念要從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從前編輯工作者注重讀者、信息、服務等意識。但是在融媒體時代,編輯主題的觀念也要從原來的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如對編輯理論、技術、管理等一系列相關因素形成的綜合意識和原來有了明顯的不同。還需編輯工作者具有整合意識、創新意識、超前意識。
最后,編輯需要從理論型向復合型轉變。編輯的職責是對經手的隨機無序的信息進行整理的創造性勞動,從大量的無效或低效信息中將有價值信息篩選出來,創造性的加工后進行信息輸出,實現傳播的功能。對于黨報編輯來說,要把黨報新聞從傳統紙媒的單一報道變成融媒體時代下的全方位報道,讓黨的政策方針、工作部署走進群眾心中,就要盡可能改變單向灌輸的宣傳方法,增加交流互動的環節,發動讀者參與到宣傳報道中去,“潤物細無聲”地達到宣傳目的。
三、總結
總而言之,融媒體時代下黨報編輯在新聞傳播現代化的挑戰與沖擊下,不僅要嚴格遵循新聞編輯的工作原則,在具體采編工作中能夠駕輕就熟地把黨和政府的政策進行傳播,更要適應新媒體工作中的變化與要求,培養整合、創新、超前意識,不斷學習與提升自我修養,更好地發揮黨報的“喉舌”作用。
(作者單位:呂梁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