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新聞網首頁  > 首頁  > 往事

                                      山西呂梁山革命博物館文物背后的故事——

                                      從西北軍工走出的國防功臣劉柏羅

                                      2022年11月26日 11:38:30 編輯:蔡曉霞

                                      在山西呂梁山革命博物館,收藏著一本1948年4月晉綏軍區工業部編印的小冊子《半數必中界的求法》,這本由劉柏羅的兒子劉大地先生捐贈的重要革命文物,見證了革命戰爭年代劉大地父親劉柏羅與母親吳路青在西北軍工并肩作戰的難忘歲月。

                                      對黨忠誠的軍工元老

                                      劉柏羅原名劉鏵鋒,1917年11月7日生于遼寧省新民縣一個職員家庭。1934年8月考入張學良在北平專為流亡學生辦的東北中學。1937年12月參加八路軍,193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山西洪洞八路軍軍政干校隨校學員、陜北安塞機械廠技術管理員、中央軍委軍工局技術員、西北兵工部設計科科長、工程師。1947年任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區后勤部工業部一廠、九廠廠長、1949年西北軍區后勤部兵工部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在解放前軍工生涯中參與和主持完成了許多科學研究、產品制造和企業管理創新。所著《半數必中界的求法》,提供了根據彈著點的散布情況反推彈道曲線的一種快捷方法,突破了精確火炮射擊的高難度技術,這個小冊子在當時發給了戰斗部隊,起到了迅速使用繳獲的敵人炮彈準確打擊敵人的重要作用。

                                      新中國成立后,劉柏羅在鋼鐵、冶金、電影電視工業、國防科委等多個部門任職。他參與的“我國核武器大氣層核試驗總體設計和組織實施”項目榮獲1988年國家科學進步一等獎,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2年榮獲兵器工業特殊榮譽獎章、證書。1999年撰寫出版《從手榴彈到原子彈》一書,描述了軍工發展史和我國兩彈一星的研制過程,向人們展示了一幅我國軍工事業發展的輝煌畫卷。2004年7月病逝于北京,享年87歲。

                                      西北軍工的著名技師

                                      1938年1月1日,毛主席在延安工人制造品展覽會號召:“過去抗戰部分失敗,我們的國防工業不如敵人,也是一個原因,將來要最后戰勝敵人,一定要發展國防工業”。三個月后,中央軍委成立了軍工局,劉柏羅任軍工局技術員。劉柏羅在工農業展覽會上受到過毛澤東主席的贊揚,對他說:“你在茶坊(陜甘寧邊區機器廠)工作,大有前途?!?/p>

                                      劉柏羅認清了只有跟著共產黨才能實現改變舊中國、實現民族解放的目標。當年外有日本侵略者,內有國民黨反共勢力進攻和封鎖,遵照毛主席“每個游擊戰爭根據地都必須盡量設法建立小的兵工廠,辦到自制彈藥、步槍、手榴彈等的程度,使游擊戰爭無軍火缺乏之虞”的號召,1938年開始,劉柏羅在陜北、晉綏抗日根據地參與或主持了新建步槍廠、火炸藥廠、子彈廠、手榴彈廠的工作。這一時期他開展了大量創造性的設計、研制活動,研制多種機器設備和儀器,設計水面爆炸迫擊炮彈引信,研制成“落尺式炮彈初速測定儀”,用這個儀器測量炮彈發射的初速度,還有活塞式炮膛壓力儀等,完成了小蒸汽發電機設計與制造工作;設計了煤氣發生器,為改裝成使用煤氣的汽油機提供燃料并發電。劉柏羅與戰友們在火炸藥的生產過程中,由于大量使用硝酸等化工原料,沒有良好的通風裝置,很多工人的肺受到很大的損傷,有些還犧牲了生命。

                                      劉柏羅和女技師吳路青在工作中互相幫助與促進,完成了一個個工作成果,也激發出了他們的愛情。他們把革命、工作、科研和愛情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于1946年結婚,從此他們更加互相支持與協助,不斷為革命做出新的貢獻。他們研究了火炮系統理論,建設各種軍工產品加工生產線(工廠),在邊區建成4座現代煉鐵小高爐和28 個各類型的工廠。他們還為新華廣播電臺建發電站等工程建設服務,為延長石油公司制造打井機、采油機和煉油等各種設施,研制了防偽紙幣、先進農用設備等。

                                      1947年劉柏羅在晉綏的臨縣招賢鎮主持建設晉綏一噸煉鐵小高爐,他的夫人吳路青是工程建設主要參與者,是第一位中國婦女參加現代煉鐵工程爐料配方設計、建設與生產的人。點火時圍聚了很多老鄉駐足觀看,出鐵后老百姓稱她是“八路軍煉鐵女神仙”。吳路青還創造了桐油炸手榴彈木柄工藝——解決手榴彈防潮、減重的一項工藝技術,研制了丙酮生產設備和工藝,軍工局為她記了功。七十年代初,她在冶金部擔任軍工辦副主任,為提高飛機用材質量,總結抓質量經驗,在周總理主持的會議上提出“第一把手抓質量”的理念,當場得到周總理的贊賞,之后擴展到全國層面的討論。

                                      “兩彈一星”的重要功臣

                                      1962年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劉柏羅在以周恩來總理為主任委員的中央專委領導下,直接參加了研制“兩彈一星”的組織協調工作。原國防工委辦生產局副局長懷國模在《從手榴彈到原子彈》一書的讀后感中這樣評價劉柏羅,“他模范地執行周恩來總理對從事尖端事業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性、高度的科學計劃性、高度的組織紀律性的要求和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的工作作風,從這個思想高度來做好專委辦公室的工作。凡是要提交專委討論的問題。他都在會前認真組織大家討論,提出建議,供專委決策。凡要求有關部門要辦的事,他都堅持事先與有關部門商量取得一致的認識,不搞會上‘突然襲擊’。正因為事先有了調查研究和協商,使專委會決策的問題都能符合實際,并能很好地執行。這也是保證兩彈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他的這種深入細致的工作作風和對工作極端負責的精神,得到周恩來總理的贊揚?!?/p>

                                      劉柏羅的一生是伴隨黨和國家高科技發展的一生。劉柏羅去世后,許多領導和同事都表達對他的懷念。原國防工辦生產局副局長懷國模這樣評價,“柏羅同志在從延安兵工廠到鋼鐵工業、專委辦公室、電影電視工業不同領域的工作中,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都做出了卓越的成績,表現出他熱愛黨的事業,勇于奉獻,學習刻苦,工作勤奮,作風深入細致的工作作風。他崇高的革命精神和思想品德、優良的工作作風、頑強的革命斗志,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眱蓮椧恍窃獎字旃鈦啚樗珜戭}詞“軍工事業的元老,國防尖端的功臣”,對他的一生給予了高度評價,還親自到場參加劉柏羅遺體告別儀式。

                                      本稿件文、圖均由山西呂梁山革命博物館高宇峰提供

                                      男人天堂 m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