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新聞網首頁  > 首頁  > 往事

                                      山西呂梁山革命博物館文物背后的故事——

                                      百萬雙軍鞋背后的故事

                                      2022年10月15日 09:45:32 編輯:

                                      軍鞋是軍隊最重要的軍需物品之一,直接關乎部隊的戰斗力。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敵我交戰非常頻繁,我軍鞋襪消耗非常大,它的保障全靠解放區的婦女手工制作。

                                      當時的軍鞋制作是有著極其嚴格的標準和流程的。按照標準,每雙軍鞋鞋底須用布37層左右,鞋幫須用布5層,上下面料及包邊均需使用新布。當時規定,新布作為材料和手工費,由縣政府按下達任務發放,而中間層則全部要村民用自家的舊衣服、舊被褥等舊布填充。也就是說,要做成一雙軍鞋,各家婦女不但要付出艱辛的勞動,還得貼補相當于一條被單或是兩件衣服的舊布,其人力物力財力上的犧牲和奉獻是令人驚嘆的。這對于當時生活還很貧困,連自家人穿衣戴帽都是補丁摞補丁的呂梁百姓來說,是極其不容易的。

                                      做軍鞋最費工夫的要數納鞋底。它先要將麻劈開,在腿上搓成麻線,然后在鞋底上用錐子先扎個眼,再將麻線帶過。麻線納得越密實,鞋就越結實。按標準規定,每雙軍鞋須用麻3兩,紡麻線約5丈左右;鞋底須納針900針左右,鞋幫須納針300針左右,合計納針1200針左右;鞋面如果提供的是白布,還須染成黑色;以上規定的尺寸、用料、顏色、做工均不能更改。軍鞋做成以后要有專人進行質量把關,一般是用稱斤和刀割的辦法進行抽檢。

                                      正常情況下做一雙軍鞋需用時間半個月左右,若軍情緊急時,要求5-6天就得趕制出來。這種情況一來,婦女們就得多人合作,或者連夜加班。從16歲少女,到45歲婦人,從婆婆媳婦到母親女兒,整村動員,全家上陣。家家戶戶夜以繼日,廢寢忘食。有許多婦女多少次忘記了給嗷嗷待哺的孩子喂奶,多少次燒糊了鍋里熬的米粥,多少次因服侍公婆不周自責不已,多少次因盡孝父母不到而心懷愧疚;更有那些剛剛上手的小姑娘、小媳婦,更是常常針尖刺破了手指,麻線勒破了皮膚,多少回油燈燒焦烏黑的頭發,多少次油煙熏黑俊俏的臉龐。尤其是一旦再趕上在戰爭中犧牲了丈夫,或犧牲了兒子,犧牲了戀愛對象或未婚夫,她們一個個會哭得死去活來。但哭完之后,擦干了眼淚,他們依舊紡花織布,依舊納底做鞋,依舊要種地收秋,依舊要照顧孩子、贍養老人,堅強地扛起一個解放區婦女應盡的一切社會義務和家庭責任,為革命勝利,傾盡所有。

                                      臨縣曲峪鎮大劉家洼村李仟富,兒子是八路軍偵察兵連長,后被日寇抓獲殺害,兒子犧牲后她長哭數天,痛不欲生,后落下了不停打嗝的病根。但安葬兒子不久,她便繼續紡線織布,趕做軍鞋,投入支前工作,成為村里最受尊敬的堅強母親;柳林縣成家莊鄉碾焉村的張秋林,積極參加抗日婦救會,動員和組織婦女紡線織布做軍鞋,后遭敵軍報復,八歲的兒子被殘忍殺害。張秋林化悲痛為力量,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了后方生產和支援前線,被解放區第四屆群英大會表彰為特等婦女英雄。

                                      為了確保子弟兵能打勝仗多打勝仗,婦女們不但按照規定完成任務,她們還常常主動請纓。據史料記載,臨南縣四區堡子峪村的婦女們,聽說駐地部隊有緊急任務要開往前線,但有很多戰士的鞋子還爛得不成樣子,婦救會便組織全村100多名婦女,開展突擊做鞋大變工??p鞋幫的縫鞋幫,納鞋底的納鞋底,不會納底做鞋,就紡12兩線變工一雙軍鞋。她們不分晝夜,三五成群,你追我趕?!氨kU底、千千層,納底結實密縫縫.... 兩道口子納九針,八路軍穿上打日本....”,好聽的小夜曲不時從一個個窗口流出。就這樣三天趕制好了134雙軍鞋。

                                      土地改革之后,各村農民分到了土地,廣大婦女更是深深感恩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好,更是對軍鞋任務搶著完成,比賽誰做得又好又快。農村有舊俗,正月破五之前婦女是忌針線的,怕窮神送不出去。但現在大家得到了土地,扎下了翻身的根子,再也不怕什么窮神了。被激活激情和動力的婦女們打破舊俗,晝夜趕工,積極完成軍鞋任務。1940年,臨縣、岢嵐等4個分區接受軍鞋任務8.1萬雙,結果不過兩個月,不但完成規定任務,還超額完成3.9萬雙;解放戰爭期間,在 “一切為了支援前線”的號召下,晉綏邊區婦女們納底子、上鞋幫徹夜不眠,時間久了大多數婦女們的手背都腫了,手指都破了,但她們拿熱毛巾敷一敷、給手指裹上布條繼續干。期間僅臨縣就完成軍鞋8萬雙。據不完全統計,從1941年至1949年,晉綏邊區婦女為子弟兵共做軍鞋達到了103.5萬雙。

                                      僅從以上做軍鞋故事就可知道,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呂梁這塊土地曾全民皆兵,這里邊蘊藏著呂梁山上千百萬勞動婦女多少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犧牲和奉獻!

                                      (本稿件文、圖均由山西呂梁山革命博物館高宇峰提供)

                                      男人天堂 m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