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紅色文化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導向作用
□ 衛彥琴
一、概 述
呂梁作為著名的革命老區,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呂梁的紅色歷史見證了黨和軍隊成長壯大的革命歷程,它涵蓋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跡、斗爭故事、活動遺跡、凝聚成了以呂梁英雄為主題的珍貴的紅色文化,其中代表性人物、事件和遺址具有獨特的歷史地位,構成彌久歷新的呂梁紅色文化。
早在五四運動爆發后,呂梁就涌現出賀昌、張叔平、候士敏等一批優秀青年,1931年5月,黨在山西的第一支革命武裝晉西游擊隊在孝義辛莊(今屬交口縣)成立,1936年2月,毛澤東、彭德懷率領東征紅軍轉戰山西,足跡遍及呂梁十三縣,在此期間創立了山西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中陽縣蘇維埃政府。東征期間,劉志丹將軍在三交戰斗中不幸犧牲,將其33歲的人生定格在了呂梁山??谷諔馉幈l后,八路軍120師、115師挺進呂梁,開辟了晉西南和晉西北抗日根據地,作為延安的大屏障,為保衛延安、建設延安提供了強大的戰略支撐和后勤資源。解放戰爭期間,中央后委駐臨縣,作為承上啟下的樞紐機關,對加速解放戰爭勝利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呂梁這塊英雄的熱土上,到處留下了黨的領袖和開國元勛們的光輝足跡,留下了無數革命英烈的印記和鮮血,在革命戰爭史和呂梁人民心中樹立了不朽豐碑,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四個自信”的重要史料,是取之不竭的紅色精神食糧。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建設迅猛發展,蒸蒸日上,國富民強,整個社會和諧穩定。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加強青少年的紅色文化教育不但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社會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更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重要保證。所以我們要做好新時代青少年的引路人,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英雄人物為榜樣,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志存高遠,堅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要引導青少年自覺堅持黨的領導,聽黨話,跟黨走,充分利用呂梁紅色文化,開展好紅色文化教育是關鍵。
二、呂梁紅色文化的當代價值
1、堅定理想信念的精神食糧。經濟的發展給人們帶來諸多生活上的便利,同時也催生了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展關鍵時期的青少年,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是巨大的。受“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等思潮的影響,很多青少年成了家長的掌中寶,由于經歷的困難少,抗挫折能力差。而呂梁紅色文化中蘊涵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及愛國主義情感,一個個形象鮮明的英雄人物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解放而英勇斗爭的輝煌篇章。
用呂梁紅色文化教育青少年,有助于使其將“愛國”從口頭語轉化成由內而生的深厚情感,不忘歷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堅信祖國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呂梁的紅色博物館、紀念館,其旨在傳承革命文化、弘揚革命精神,其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力量源泉,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放眼呂梁大地,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文水縣劉胡蘭紀念館、興縣晉綏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舊址、石樓紅軍東征紀念館、興縣“四·八”烈士紀念館、交口紅軍東征總指揮部舊址、柳林縣賀昌烈士紀念陵園、臨縣中共中央后委機關舊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戰斗足跡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這些重要歷史事件、重要機構舊址、重要人物活動紀念地、重要領導人故居和烈士墓蘊含著堅定不移的信仰信念,彰顯著歷久彌新的使命擔當。
2、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強大基石。愛國主義是中華兒女凝心聚力、開拓進取的基石,是中華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精神支柱。特別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規定的價值表達,反映中國人民整體的價值追求,是凝魂聚氣的基礎性工程,為我們指明了精神追求的方向。共產黨人的愛國主義精神是革命戰爭年代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呂梁紅色文化中所凝結和蘊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價值追求和堅定信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和具體依托。行走在呂梁這片紅色熱土上,莊嚴肅穆的革命舊址和星羅棋布的紅色遺跡,是歷史饋贈呂梁兒女的最寶貴精神財富,充分利用呂梁紅色文化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于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一處處舊址、一件件實物、一座座紀念館,是帶有呂梁地方性的青少年紅色教育“立體百科全書”,包含了戰爭年代,呂梁人民不畏犧牲、前仆后繼的革命精神。在展館中以圖片展板、實物展示、場景等形式,形象地對當時的場景進行再現,能更加立體、直觀地展示紅色故事的真實性,讓青少年親身感悟賀昌、劉胡蘭、劉志丹等革命先烈的悲壯故事,能使靈魂受到洗禮,情感意志得以升華,思想境界得以提升,愛國主義情感油然而生,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自覺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使命,用理想之光照亮奮斗之路,用信仰的力量創造美好未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3、堅定文化自信的強大支柱。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呂梁紅色文化是中國文化發展到近代的一種具體的、歷史的產物,反映呂梁人民求解放、爭民主的要求,蘊含著呂梁老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仆后繼、英勇頑強為革命勝利做出的貢獻,再現了無數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民族氣節和精神風貌,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和力量。呂梁紅色文化是支撐歷史記憶的重要標志和載體,是傳承紅色基因的有效平臺,也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讓呂梁紅色文化走進青少年,有助于增強青少年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認同,主動接受精神洗禮,進而增強文化自信,為培育和弘揚呂梁精神助力。
4、提高品德修養的鴻篇巨著。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鼻嗌倌耆宋乃仞B的高低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乎現代化建設。在呂梁這片紅色大地上的紅色革命遺址,不僅是呂梁紅色歷史的鴻篇巨著,也是呂梁精神的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開展紅色教育實踐的“第二課堂”。呂梁紅色革命遺址中呈現的紅色文化和基因是青少年品德修養提升的“活教材”。其中洋溢著的凜然正氣和昂揚激情,蘊涵著呂梁人民的政治理想、愛國情懷、思想觀念和道德訴求,體現著勇于奉獻、敢于犧牲、百折不撓等崇高品質,不僅凝聚著珍貴的地方性歷史記憶,而且已經積淀為整個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通過深入挖掘呂梁紅色文化中所蘊含的紅色精神和奮斗故事,發揮革命人物可貴品質的模范和啟迪作用,有助于矯正青少年的不良價值傾向,借助紅色文化和基因提升當代青少年的品德修養。
三、呂梁紅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教育的實現路徑
1、深入挖掘整理研究,形成呂梁紅色文化的全套體系。一是組織專業團隊和研究力量,在現有的呂梁革命遺址保護和紅色紀念館建設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挖掘相關的紅色文化和紅色故事,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打造教學課程體系,提升教育功能,同時加大網絡宣傳力度,不斷擴大紅色文化的感染力、影響力;二是擴大挖掘范圍,將零散分布的紅色文化遺址、遺跡串聯起來,將紅色文化故事與鄉村旅游結合起來,打造成“紅色文化旅游景區”,將紅色文化融入到鄉村旅游中去;三是按照年代、人物、地域分類,形成各具特色的紅色文化體系,針對不同人群、不同年齡、不同學歷,開展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研學、游歷、學習活動,達到異曲同工的效果。
2、強化紅色文化宣傳力度,全方位營造紅色文化氛圍。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建議:一是在宣傳形式上,增加互動、融合環節,增加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不要局限于對青少年進行單方面的信息傳送,應該積極提升廣大青少年的參與積極性,創造良好的紅色文化環境。二是充分發揮紅色文化教育的隱性功能,通過在基礎設施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讓紅色文化像空氣一樣彌漫在青少年生活環境中,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三是采用多種方式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宣傳,開展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確保革命傳統教育的實效性。在呂梁各地的革命紀念館利用暑期招募小小講解員,讓青少年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紅色文化所傳達的精神。四是利用展覽資源與專家資源,針對國際博物館日、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黨的生日、國慶節等開展專題革命文物展覽、紀念儀式及一系列有特色的社會大課堂活動,充分利用紅色基因對廣大人民群眾及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3、鼓勵呂梁紅色文化主題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豐富紅色經典載體。充分利用電影、電視劇、專題紀錄片、小說、詩歌、散文、動畫、動漫,以及民間藝術諸如:道情、傘頭秧歌、三弦書、小品、連環畫、木偶、剪紙、皮影等多種藝術手段,融入呂梁紅色經典故事,形成廣泛的紅色文化氛圍。
4、在市區和十三縣市區的街道、公園等中心地帶,建設以呂梁紅色文化為主題內容的大型雕塑、宣傳欄、宣傳廣告牌等,一城一個主題,一地一個風格,形成地地有紅色經典,處處有紅色風景,營造全方位的《呂梁英雄傳》大主題。
5、開展呂梁紅色文化進校園活動。把呂梁紅色文化故事列進教學大綱,編進小、中、大學生教材,開展呂梁紅色文化征文大賽,拍攝微電影、微視頻廣為宣傳,請老革命、老功臣進課堂,上講臺,身邊的人講身邊的事,在青少年中形成學習呂梁精神、講呂梁紅色故事的文化氛圍。
總之,呂梁紅色文化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我們一定要把握好其在青少年思想教育中的導向作用,打造出有呂梁特色、有內涵、有思想,適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點的宣傳教育模式,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