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戰刀四代人情懷
呂梁山革命博物館珍藏一把手工打造的大刀,工藝不算復雜,品相也很一般。然而,這件普普通通的兵器,卻被奉為鎮館之寶,位居展館中央精美展臺,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參觀瞻仰者的目光。它究竟有什么特殊的來歷,又與呂梁這片紅色熱土有著怎樣的特別情緣呢?
一、賀龍赤膽忠心,一生跟定共產黨,抗戰中授刀殺敵
這把戰刀的原主人,是兩把菜刀鬧革命、雄踞晉綏、拱衛延安十一載的賀龍元帥。1937年10月,賀老總率領八路軍一二○師,開赴地瘠人貧的呂梁山區,創建了這塊衣食自足、堅如磐石的晉綏革命根據地。在偉大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他率領根據地軍民,英勇頑強地粉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軍事掃蕩和經濟封鎖,出色地完成了經略晉綏、統籌后方、支援前線的任務,為保衛黨中央、保衛陜甘寧、解放全中國,立下了不朽功勛。1937年,毛澤東曾高度評價:“賀老總有三條:一是對敵斗爭堅決;二是對黨忠誠;三是聯系群眾?!?/p>
在那段戎馬倥傯的歲月中,這把戰刀,便是長伴賀老總身邊的心愛之物。
1943年,在抗戰最艱苦時期,貼身警衛員田仁明奉命離開賀龍下到戰斗連隊。他是湖南老鄉,又隨賀老總參加了長征。臨別之際,賀老總為勉勵他英勇抗戰,殺敵立功,滿懷深情地將自己的隨身戰刀授予了這位忠心耿耿的“老革命”。從此,這把戰刀伴隨著田仁明抗日救國,保衛延安,南征北戰,抗美援朝。
二、田仁明忠于使命,保衛紅色新中國,
建設期贈刀明心
田仁明,1921年5月出生于湖南永順,1933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參加過長征,參加過保衛延安的青化砭和羊馬河戰斗,還參加了晉中戰役、太原戰役,參加了遠征大西北和大西南,參加了抗美援朝。新中國成立后他肩負重托,不辱使命,曾任鐵道兵東北指揮部副司令員,鐵道兵第一指揮部司令員等要職,在“生命禁區”的青藏高原上指揮建設了青藏鐵路。先后被授予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和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在那個戰火紛飛,激情燃燒的歲月,呂梁籍戰士劉子芳一直跟隨田仁明轉戰南北,曾兩次在戰場上救田仁明于危難之中。后劉子芳因病回鄉。新中國成立后,田仁明多方尋找劉子芳,最終兩人在沈陽相聚。臨別時老首長從柜底拿出精心包裹的“寶貝”戰刀,深情地贈給了劉子芳,并囑托:“紅軍精神,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將革命進行到底!”“賀老總贈我此刀,就是要我永遠忠于革命、忠于黨?,F在我把它轉贈給你,讓賀老總的刀再回到呂梁那片熱土。我想老總也不會怪我……”于是這把刀隨著劉子芳重回呂梁山,深藏40余年。
三、劉子芳捍衛理想,建設富裕新農村,新時代傳刀勵志
劉子芳,山西臨縣人。1945 年,13歲的劉子芳在臨縣參軍,先后在一二○師任過警衛員、警衛班長,中央警衛師排長、連副指導員,中央軍委訓練總監部警衛副官。戰爭年代一直貼身跟隨在田仁明身邊,曾參加了解放臨汾戰役、解放太原戰役等多場大戰,兩人結下了深厚的戰斗友誼。
劉子芳回到家鄉后,受命擔任村支部書記和民兵連長。在建設時期,他團結帶領鄉親們,發揚晉綏革命精神,披星戴月,艱苦奮斗,建大壩,修梯田,筑公路,發展生產,建設家園。不管處于什么樣的歷史背景下,他都始終忠于黨,忠于人民,堅守著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理想。
2013年,當他得知女婿高宇峰要籌建博物館,傳承弘揚呂梁精神時,劉子芳老人深表贊賞,傾情托出了這把珍藏40余年的戰刀,贈給了高宇峰,以讓更多人緬懷賀龍元帥的光輝一生,讓晉綏精神能夠代代相傳。
戰刀剛放進展廳,便產生了轟動效應,經電視臺播出后,反響更為強烈。2015年,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曉明見到此刀,她一遍遍深情地凝視和撫摸著這把戰刀說:“這件革命文物非常珍貴,一定要好好珍藏?!睆拇嗽S多呂梁紅色后代紛紛將父輩留下的革命文物捐贈給了呂梁山革命博物館收藏展出。
四、呂梁山革命博物館珍藏革命文物, 弘揚戰刀情懷
沉甸甸的托付,熱辣辣的期盼,進一步堅定了高宇峰館長傳承紅色文化,弘揚晉綏精神的信念。多年來,他不顧腿有殘疾和資金緊缺,跑遍呂梁山山峁峁,溝溝壑壑,節衣縮食,收集革命文物一萬余件,籌建了山西呂梁山革命博物館,并向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林邁可李效黎紀念館、中央后委紀念館等多個革命紀念館捐贈革命文物數百件。賀龍戰刀,就成為了其中最重要的鎮館之寶。
依依戰刀情,拳拳呂梁心;青山依舊在,萬世唱英雄。這把使3個家庭4代人結下了近一個世紀深厚情緣的戰刀,記載著賀龍元帥創建晉綏革命根據地的光輝歷程,銘刻著革命前輩烈火淬煉生死與共的戰斗情誼,凝聚著這塊土地的頑強意志與奮斗精神,其穿透歲月的璀璨光芒,必將化為披荊斬棘的強大動能,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走好新時代的長征之路,譜寫新征程的英雄壯歌!
(本版稿件由山西呂梁山革命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