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茶趣
□ 雷國裕
我總結汾陽街頭有四多:飯店多,藥店多,花店多還有茶店多。飯店可解饑餓,藥店可治病痛,花店可添喜慶,茶店呢?自然可增趣可怡情。
汾陽人愛喝茶跟愛喝酒一樣出名。愛喝酒好理解,因為域內就有“杏花村里酒如泉”的滋養,所謂靠山吃山靠酒吃酒,算是得地利之便了。即便不勝酒力者,也比其它地方的人聞得酒氣多見得酒水多。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汾陽地處黃土丘陵區,向來干旱少雨,既無種茶的氣候條件,也無制茶的傳統工藝,何以民間飲茶之風日勝一日長盛不減呢?查閱大量歷史資料,這個疑問終得不到權威解釋。一種大而慨之的說法是,明初有永和王,慶成王二王受封汾陽,皇家習俗慢慢漫淫民間,加之汾陽地處晉商茶馬古道的樞紐,以茶,鹽,絲綢,器皿等為主的貨物交易頻繁,經年累月,天長日久,遂形成和發展了汾陽這一獨特民俗習慣。
不管何種原由,汾陽人愛茶喜飲那真是一道別致景觀。早先,位于城內的汾州市場生意興隆,而店鋪以南方人經營的茶莊為多。店面不大,卻一家緊挨一家,店內除一只柜臺外,就是堆放著寫有各式“名茶”字樣的紙箱,從外到里,從低到高,滿滿當當,擠得僅容一人通過。盡管仄逼得讓人透不過氣來,老板卻樂得心花怒放,一面大把大把接收著鈔票,一面利索地把茶葉分類打包,讓客戶發往汾陽的角角落落,進入到尋常百姓家。有了南方人的指引,不少當地人也加入到經營茶葉的行當中來,甚至親自到主產區訂購適銷對路的茶葉,生意同樣做的風生水起。而茶葉店鋪的門頭設置也隨之升等上級。位置要選人流量多的地段,外觀設計要新穎醒目,店內陳列除精美茶罐,豪華包材外,往往還辟出一角,擺放一張木質茶桌,茶桌上茶壺,蓋碗,品茗杯,公道杯,煮水器,茶盤,茶濾等茶具一應俱全。遇到講究的店主,還備有茶荷,壺承,聞香杯,茶巾,杯托,蓋置,茶寵等小物件,給人一種溫馨親切的感覺,如果跟店主熟絡了,老板娘還會伴著悠長低緩的樂曲聲,為你徐徐演示嫻熟的茶道:溫杯,投茶,候湯,沖茶,刮沫,淋壺,燙杯,出湯,斟茶,品茶。十個環節環環相扣,一氣呵成,溫爾嫻雅。身處此種氛圍,品茗,欣賞,沉浸的同時,你都不好意思不自掏腰包不代為宣傳。
汾陽人向來懂禮數重禮節。即便早些年生活并不寬裕,但凡有客人親朋登門,必定先沖泡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水,用雙手鄭重捧至面前,加上噓寒問暖的柔語,讓你解乏止渴之余,頃刻間感受到情的率真家的溫暖,汾陽人熱情好客之道就在一泡泡茶的滾燙翻轉中盡顯無遺。時至今日,茶罐茶壺茶杯等飲茶用具仍是汾陽人居家必備之物,并且位置顯赫。有條件的家庭還會專門辟一間茶室,專門到培訓班學一些茶藝茶道,為平常生活增添一些逸趣。而汾陽人出行的基本標配就是“杯不離手”,這水杯早些年是玻璃杯,塑料杯,搪瓷杯,甚至還有裝罐頭的小口杯,現在則基本換成鋼化杯,保溫杯,磁化杯,直至更高級的不知名杯。這杯那杯不斷變化著,不變的始終是杯中或濃或淡的茶香,撫慰著身體的疲憊,消解著心中的愁緒,釋放著情感的喜悅,張揚著自我的個性。汾陽人因此具備了有情有義包容大氣無欲則剛的稟賦和格局。
我本不善喝茶,常以白開水代飲。時間久了,一是白開水索然無味至極,二是架不住旁人反復勸導,便也開始試著喝茶飲茶品茶,現在竟然變得深愛其間欲罷不能。在所有的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紅茶、黑茶中,我尤喜紅茶,紅茶中又最喜金駿眉。閑暇之余,取少量茶條肥壯者,輔少許陳皮,置于杯底,以八十至九十攝氏度水沖泡,十五秒后,但見杯底茶葉肥厚紅亮,杯中茶湯金黃溫和,捧至鼻翼,茶葉的果香與陳皮的酸甜交相融合輝映,嘬一口,甘甜,滑順,清爽!古語云:獨品得神,對品得趣,眾品得慧。那瞬間,我深感其妙。人生海海,跌宕沉浮。當靈魂遠行久了,有時真需要安下心來,讓一切歸于寂靜,用一葉茶一杯水的修行,來檢視過往審視內外。那一片被稱為茶的樹葉,不遠萬里奔襲而來,許是滿腹經綸躊躇滿志,或是意氣風發慷慨激昂,但此刻,它被一捧黃河天外之水所融化,被一雙北方漢子之手所握持,仿佛鳳凰涅槃,蟄伏于恬適安逸,孵化為裊裊香氣,彌漫著時光不老的脈脈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