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義插酥包子
□ 梁大智
不上蒸籠上烤箱,
插酥包子惹人香。
五花羊肉精心選,
九種調和妙手裝。
十八褶中容美味,
大千界里納芬芳,
雖言司馬尋常物,
深巷猶思情韻長。
孝義司馬插酥包子起源于孝義市司馬鎮的張氏家族。張氏家族發跡于前清時代。傳說嘉慶年間,司馬鎮張氏家族中的一位老太太非常講究吃喝,尤其喜愛吃包子。廚師為了討好老太太,變著法兒給老太太做各樣包子吃。久而久之,廚師創造出了插酥包子,深得老太太歡心。這種包子不是上籠蒸,而是烤制而成,色、香、味俱佳。因源于司馬鎮,后來人們把這種包子定名為司馬插酥包子。
制作司馬插酥包子用料講究,工序繁雜,得有高超的技藝。制作皮面的原料是五得利特精粉,輔料是小蘇打、酵母、煉乳、牛奶、油酥。制作餡子的原料是柏籽羊五花肉、黃胡蘿卜,輔料是蔥花、姜末、鹽、胡椒粉、花椒面、小磨香油、羊油。工序是制作皮面,調和餡子,搟皮面,上油酥,包餡子,捏型,放在發酵箱中發酵,置入烤盤中,給包子刷上麻油,放入烤箱內烤制,待包子成金黃色即可。
司馬插酥包子源于清代嘉慶年間,至今已有200年的歷史。具有營養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經濟價值。近年來,孝義市東興帝豪酒店有限公司聘請司馬插酥包子傳承人傳授插酥包子傳統加工技藝,他們制作的司馬插酥包子,綿酥爽口,味道鮮美,肥而不膩,色、香、味俱佳,營養價值高,并有開胃健脾的功效。司馬插酥包子成為一道風味名小吃,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